5月11日,由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组委会联合汕头大学主办的2024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专门议题研讨会在汕头大学桑浦山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理论与实践背景下的英语教育与语言素养”为主题,通过聚焦于英语教育与语言素养的关系,探讨二者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融合,以期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英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伊始,皇冠welcome体育方帆教授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衷心感激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此次会议,并表达了对大家对会议主题的关注和支持的赞赏之情。他希望与会者分享思想和经验,共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由21世纪报社英语教育研究院主任、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秘书长彭伦女士主持。她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和意义,并鼓励与会者共同探讨英语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皇冠welcome体育院长毛思慧教授在致辞中总结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所面临的五大挑战,即教育资源不均衡、传统教学法与教学创新的平衡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双刃剑影响、跨文化差异对语言素养和全球能力提升的影响而造成的竞争压力。毛思慧教授表示,汕头大学始终肩负使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度、自主性、可持续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积极深入传统方法与创新理论之间的对话,以期将新技术和数字学习平台有益地融合至英语教育中。
皇冠welcome体育院长毛思慧教授致辞
21世纪报社副总编辑张海港先生表示,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演讲,而是广大专家、学者观点的动态交流、是创新英语教学的“催化剂”。英语教育和语言素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英语教育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本次会议是继4月13日香港地区语言教育研讨会之后第二场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专门议题系列区域研讨会。张海港先生邀请与会专家、老师相约7月25日至28日在珠海举办的2024年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分享创新理论与实践,共探英语教育发展。
21世纪报社副总编辑张海港致辞
在主旨发言环节,香港大学David Carless教授进行了题为“Feedback literacy in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 critical review”的主旨发言。David Carless教授对英语语言教育中的反馈素养进行了批判性回顾,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接受和应用反馈,以提升其语言学习效果。David Carless教授呼吁,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有效传递反馈,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反馈接受态度,以此提高其语言学习效果。
David Carless教授作主旨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彭仁忠教授在题为“Navigat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的主旨演讲中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能力上的挑战,并以全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考试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彭仁忠教授认为,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大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跨文化挑战。这些策略将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国际舞台更加自信、成功。
彭仁忠教授作主旨发言
澳门城市大学金立贤教授发表了题为“Engaging cultures of learning in TESOL for language education”的主旨讲座。金立贤教授深入探讨了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体现。通过引入隐喻,教师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金立贤教授同时强调了在TESOL领域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隐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其学习效果。
金立贤教授作主旨发言
在题为“Constructing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as a general-education course: Why, what & how?”的主旨发言中,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强调了跨文化语用学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和方法。陈新仁教授强调,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包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培养。通过构建跨文化语用学课程,学生不仅能学习语言知识,还能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和社会交往方式,有助于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增进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和尊重,为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胸怀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陈新仁教授作主旨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黄芳教授从“Sustainabl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a digital age”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数字时代下可持续的外语教育模式,探索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英语教学的新途径。通过介绍可持续的外语教育方法,黄芳教授表示,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思维。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科技支持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黄芳教授作主旨发言
“TESOL硕士项目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还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多样化、复杂化的教育环境。”宁波诺丁汉大学Douglas Bell教授在题为“Preparing teachers for successful career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and value of MA TESOL programs”的主旨发言中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TESOL硕士项目的建议,如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等。这些措施可更好地满足英语教师的专业需求,以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英语教育人才。
Douglas Bell教授作主旨发言
香港教育大学Angel Lin教授的主旨发言聚焦于“Engaging generative AI in transforming English medium education: The PAA model and 4T lenses in action”,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英语媒介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PAA模型(Pluralingualism, Affect, AI-agency)和4T(Translanguaging, Trans-semiotizing, Transknowledging, Transculturaling)视角实现教育改革。Angel Lin教授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英语媒介教育中的潜力与价值。教师通过结合PAA模型和4T视角,可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改革。
Angel Lin教授作主旨发言
浙江大学滕琳教授以“The dimensionality of L2 teacher self-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teacher self-efficacy”为题,探讨了第二语言教师自我调节策略的多维度及其与教师自我效能的互动关系。滕琳教授指出,教师的自我调节策略涉及教学技能和方法、情感管理、认知调控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这些维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可更好地理解教师自我效能的形成过程,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滕琳教授作主旨发言
本次会议开设了圆桌对话环节,特邀发言专家就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赋能英语教育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充分互动讨论。在圆桌讨论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英语教育的各个方面。专家们讨论了人工智能与语言测试的关联,指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评估更智能化和个性化,这对语言测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角色,充分利用其潜力,为语言学习创造更有价值的成果。讨论还涉及了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的话题,强调了智能教学平台和虚拟教师助手等技术为教师提供的个性化辅助和教学支持。此外,参与者还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经验和挑战,共同探讨了如何整合这些技术,以提升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充分的互动讨论,与会者汇聚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未来英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次大会由皇冠welcome体育副院长彭剑娥教授致闭幕词,她首先感谢所有与会者的热情参与和贡献,指出了本次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对英语教育领域的积极推动。彭剑娥教授指出,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其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英语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大会为英语教育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平台。她表示汕头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创新,并希望通过这次大会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为全球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本次研讨会是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的系列区域性活动之一,由皇冠welcome体育和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主办,汕头大学东南亚侨文化与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协办。从事语言教育、语言研究和中外交流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受邀参会。“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专委会为本次活动的学术指导。作为联盟成员单位,汕头大学将与21世纪报社继续开展更多学术活动,推动英语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